汉白玉 hànbáiyù [white marble] 一种白色大理石,可以做建筑和雕刻的材料 汉赋 hànfù [fu——poetry in Han Dynasty] 赋是汉代流行的主要文学体裁,从《楚辞》发展而来,并吸收了荀况《赋篇》的体制和纵横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文学形式。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情 汉家 Hànjiā [Han Dynasty (206B.C—200A.C)] 即汉朝 汉家山东二百州。——唐·杜甫《兵车行》 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汉奸 hànjiān [traitor (to China)] 原指汉族的投敌者,后泛指卖国求荣、效忠外敌的叛逆者 汉剧 hànjù [Hanju opera] 主要流传于湖北的一种地方戏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对京剧形成影响巨大。也称“汉调” 汉口 Hànkǒu [Hankou] 地名。湖北省武汉市,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岸的京广铁路线上,古称夏口。原属江夏县,地处水路交通枢纽,1949年与武昌、汉阳合并为武汉市 汉民 Hànmín [the Han people][口]∶指汉族人 汉人 Hànrén (1) [the Han People;the Hans] (2) 汉族人 (3) 西汉、东汉时代的人 汉室 Hànshì [Han Dynasty (206B.C—220)] 即汉朝 汉室之隆。——诸葛亮《出师表》 夏兴汉室。 汉室倾颓。——《三国志·诸葛亮传》 汉室可兴。 汉书 Hànshū [Han Shu(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 书名,东汉班固撰。父班彪继《史传》而作《后传》,六十五篇,固以其父所续不详,又缀集史料,撰成本书。上起前206年高祖元年,下迄公元24年刘主更始二年,包括王莽的新朝在内,共二百三十年,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一百篇,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完稿,由其妹班昭续成,成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汉水 Hàn Shuǐ [the Han River] 中国中部的一条河,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汉学 Hànxué (1) [the Han school of classical philology]∶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 (2) [sinology]∶对中国的研究,尤指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 汉语 Hànyǔ [Chinese] 汉族的语言。构成汉藏语族的一个分支,其口语形式差别很大,但有共同的以形象符号直接体现词意而与发音不相联系的书面体系。主要方言分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和粤语等 汉语拼音方案 Hànyǔ Pīnyīn Fāng’àn [the Scheme for 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这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汉藏语系 Hàn-Zàng yǔxì [Sino-Tibetan family] 包括藏语和汉语有时还包括泰语的一个语系 汉中 Hànzhōng (1) [Hanzhong] (2) 古郡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区 (3) 陕西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水北岸阳安铁路线上。人口40万。为陕南最大城市和物产品集散地 汉主 hànzhǔ [the emperor in the Han Dynasty] 汉朝君主 汉主不以为疑。——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汉字 hànzì [Chinese characters] 记录汉语的文字。现用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朝鲜、越南、日本曾使用汉字千余年 汉子 hànzi (1) [man;fellow]∶男人 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西游记》 (2) [husband]∶丈夫 偏你会那等轻狂百势,大清早晨,刁蹬着汉子,请太医看。——《金瓶梅》 汉族 Hànzú [the Han nationality]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