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印章的存在,中国人向来不是很重视签名。但是,市场经济实为契约经济,需要亲笔签名的机会越来越多,拿不出手的签名已经成了现代人的一块心病。另外,签名就像指纹一样,远远高于印章的防伪功能。
签字只是一个手迹符号,不是为了别人阅读。这个道理,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懂了。据悉,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专门的签名馆。凡考中进士的人,都要到京都的签名馆买签名,俗称买花押。然后,闭门练习三天,把练好的签名交到当时的吏部备案,换回官印。此后,无论这个人走到哪里做官,在其呈送给朝廷的文件上都要有自己的花押,用以证实公文契约的真实性。商场如战场,能在商场上洒脱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几乎百分之百的生意人在向签名设计师提要求时都说:“要一个潇洒、大气的签名!”因此,商人的签名多用草书,而且大都是“一笔签”——真正是大笔一挥,一挥而就,似乎其间有种一掷千金的快感。“无论平时如何谨小慎微,签名的那一刻,天下都是洒脱人。”设计师们如此感慨。
而与生意人的洒脱相对比,官员们的签名更加规整优雅。大多数官员的签名有设计风格截然不同的两种,一种是对下属的,一种是对上级的。前者可以随意一些,后者却要严谨、规整、郑重。还有不少人一掷千金设计签名,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把它精心装裱起来,送给领导、官员或者是有关人士。这礼物可够别致的。
据说在上海的外资银行里,印章已被淘汰出局。在有些国家的相关法律条文里,就明确规定:出国护照上必须有个人的签名。我国有些地方也采用了此项规定。印章将逐渐退出经济舞台,不再是法律凭信程序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