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中国安徽合肥(今属肥西县)人,为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
段祺瑞祖父及叔父皆为淮军将领。
1885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习炮兵科。
1889年获选派到德国留学两年学习军事。回中国后加入袁世凯幕府下,于小站练兵,成为袁的亲信,与冯国璋、王士珍并称为“北洋三杰”(亦被称为龙、虎、狗;王为龙,段为虎,冯为狗)。1905年任新军陆军第四镇统制,驻军天津马厂。
1909年1月2日,袁世凯被“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临走前将北京私宅赠与段祺瑞。段祺瑞仍留军中,任陆军第六镇统制。
1910年5月25日,清廷以段祺瑞督办北洋陆军学务有功,赏头品顶戴。12月18日加侍郎衔,外放任江北提督,驻江苏淮安清江浦,负责本地治安。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任清军第二军军统,湖广总督。
1912年初,奉袁世凯旨意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段祺瑞出任陆军总长。
1913年,一度代理国务总理,调兵镇压二次革命。此后又署理湖北都督兼领河南都督。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段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5月“二十一条”签订后,段辞职赴西山养病。年底袁世凯洪宪帝制时,段表示不拥护。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改为共和,邀请段出山任国务总理。袁死后,段继续任国务总理。他是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引发府院之争,引发由张勋领导的溥仪复辟。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于天津马厂誓师镇压。在继任的冯国璋总统任期内,就解决南北分裂,统一中国的方式问题,与冯发生第二次府院之争,于1917年11月22日辞职。
1918年3月22日复职。同年10月,冯就任总统期满,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总统。段与冯氏约定共同下野。段氏通过安福系继续在幕后操纵政权。1920年7月在直皖战争中失败,退隐天津。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总统曹锟,先邀请孙中山北上,后与奉系妥协,请段出山,任北洋政府的临时执政。
1925年4月24日,段正式下取消法统令,废除民国第一届国会,由临时参政院替代之。
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颇有操守。
1933年2月段祺瑞移居上海。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葬于万安公墓。
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1916年4月23日成立。 国务卿段祺瑞,外交总长陆征祥(后由曹汝霖兼署),内务总长王揖唐,财政总长孙宝琦,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张国淦,农商总长金邦平,交通总长曹汝霖(大半由梁士诒决定),参谋总长王士珍,审计院长庄蕴宽。
1916年6月30日改组,1917年5月23日因府院之争结束。 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唐绍仪(唐未到前由陈锦涛兼署,9月唐抵达,因督军团通电反对,旋即辞职,伍廷芳接任),内务总长许世英,财政总长陈锦涛,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程璧光,司法总长张耀曾(张耀曾未到前由张国淦兼署),教育总长孙洪伊(次长吴闿生代理,范源濂继任总长,孙洪伊改任内务总长,原内务总长许世英改任交通总长),农商总长张国淦,交通总长汪大燮。
1917年7月17日成立,11月22日因第二次府院之争结束。 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汪大燮、内务总长汤化龙、财政总长梁启超、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林长民、教育总长范源濂,农商总长张国淦、交通总长曹汝霖。
1918年3月29日成立,12月13日因新国会(安福国会)成立结束。 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陆征祥、内务总长钱能训、财政总长曹汝霖兼,陆军总长段芝贵、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朱深、教育总长傅增湘、农商总长田文烈、交通总长曹汝霖。
段祺瑞虽为军阀,但人格形象颇佳,以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的“六不总理”享誉于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