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原名冯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民国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领袖。
冯玉祥清末1896年加入淮军,1902年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1911年担任由武卫右军改编而成的新编陆军第二十镇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曾参与滦州起义。
1914年7月冯玉祥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参加镇压白朗起义。9月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与讨袁的护国军作战,暗中与蔡锷联络,于1916年3月议和停战。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7月率旧部响应段祺瑞的讨伐张勋复辟,复任第16混成旅旅长。1918年2月率部南下攻打孙中山的护法军,在湖北武穴通电主和,被免职留任。6月率部攻占湖南常德后,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湘西镇守使。
1921年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从属直系军阀,率其部队入陕西,在陕西督军阎相文自杀之后,接任陕西督军,并以此地为地盘扩充,受到苏联大力支持壮大,其军队因此被称为“西北军”。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出潼关,击败河南督军赵倜,任河南督军,因杀降将宝德全,被撤河南督军,赴京改任陆军检阅使。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负责在热河一路抵抗奉军,在参战途中,接受张学良50万元政治献金,率军返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推翻北洋政府,脱离北洋军系,改编所部为“国民军”,电请孙文北上。导致山海关一路的吴佩孚失败。于11月5日逐溥仪出宫。因无法抗拒直、奉系军阀的压力请来段祺瑞主政,遭到排挤。
冯玉祥1925年底冯玉祥参加反奉战争,1926年1月1日头通电下野,赴包头。4月9日国民军再度发动政变,逼走段祺瑞,释放曹锟,但军事上失利,不得不撤出北京,在南口坚守。5月冯赴苏联考察,同年8月回国。国民军在南口坚守四个月后,于8月退回西北,9月17日冯在绥远五原誓师,任国民革命军联军(后改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宣布所部加入国民党。在击溃刘镇华的镇嵩军之后,出潼关参加北伐。1927年4月宁汉分裂之后,先在郑州与汪精卫会面,后在徐州与蒋中正会面,最后选择与南京蒋中正合作,清除内部的中国共产党人。
1927年,笃信基督教的冯玉祥在河南废寺逐僧,将大相国寺改成市场。并发动全省毁佛运动,所有僧众一律驱逐。所有寺产充公,寺院改为学校,或作救济院、图书馆,或成为娱乐场所。继河南之后,陕西、山东、河北等地,也都纷纷盲从,北方佛教因此几乎衰绝。
1929年4月,冯玉祥不满国军编遣会议比例式裁兵原则的决议,称病离开南京。5月14日于潼关出任“护党救国军西北军”总司令,但迅速被南京方面内外夹攻而失败,被迫离职前往山西。1930年联同阎锡山、李宗仁等与蒋中正对抗,引发中原大战,兵败后隐居山东泰山。
1933年5月26日与吉鸿昌、方振武、佟麟阁在察哈尔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时任察省主席的部将宋哲元并不支持,但又不便反对,因而离职,之后冯率军攻下由亲日军队占领的多伦,引起一阵骚动,但不久后便离察返鲁。抗日战争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被蒋中正撤职。
1946年赴美国考察水利,并发表反蒋言论。
1948年参加中国大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任。
1948年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搭苏联轮船“胜利”号,由美返国参加政协,8月22日,不幸中途因轮船出事而于黑海遇难,“胜利”号正向敖德萨港口进发时,轮上失火,冯玉祥被烟熏窒息致死,与女儿晓达一起罹难,享年65岁,其墓位于泰山西麓。
冯氏笃信基督教,并利用宗教力量来控制军队,故有“基督将军”的称号。他还有“倒戈将军”和“植树将军”的称号。
另外,由于冯氏一生中时常背主倒戈,因此有人将其字“焕章”改为“换章”(换章意即打麻将中换牌之意),以讽刺其经常倒戈的行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