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辉,教授,男,1963年生,材料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
先后承担基金委“面上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参加基金委“重点基金”和“创新群体基金”、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课题。在Ultramicroscopy、ActaMater.、ScriptaMater.、J.Mater.Sci.、J.Am.Ceram.Soc.、J.Eur.Ceram.Soc.等国际材料与陶瓷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00篇,他引逾1000次。
总体研究方向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微结构演变与界面结构特性研究。先后从事了陶瓷晶界的纳米结构与形成原理、非氧化物陶瓷的复相/相变微结构形成与演变规律、非晶陶瓷的纳米亚结构规律与形成原理、功能陶瓷界面结构与介电性能关系、功能陶瓷的畴结构形成与作用原理、层状功能材料的有序-无序结构规律、热电复合材料的微纳结构形成与调控规律、温控相变的微结构机理等多方面的研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顾辉 国籍 中国 民族 职业 教师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物理系职称研究员
简介
198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86、89年分获北京大学固体物理专业理学硕士、理学博士。1989-1995年于中科院物理所、法国南巴黎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德国斯图加特马普金属所做博士后,1996-1999年任职日本科技振兴事业团“陶瓷超塑性”国际合作项目专职研究员。1999年底回国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支持,获聘上海硅酸盐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得马普学会支持成立“马普伙伴小组”,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14年任教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系。先后承担基金委“面上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参加基金委“重点基金”和“创新群体基金”、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课题。在Ultramicroscopy、ActaMater.、ScriptaMater.、J.Mater.Sci.、J.Am.Ceram.Soc.、J.Eur.Ceram.Soc.等国际材料与陶瓷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00篇,他引逾1000次。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1989-1990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1-1993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固体物理实验室客座研究员1993-1995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5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固体物理实验室研究负责人1996-1999日本科技振兴事业团研究员 研2000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折叠编辑本段研究方向陶瓷中的界面结构、偏析及元素的价键结构。具体为现代分析电镜的认识与发展;结构陶瓷Si3N4, SiC和Sialon中界面与晶粒生长和性能的关系研究;前驱体生成的Si-B-C-N系陶瓷的非晶结构研究;TiO2掺杂 的Al2O3陶瓷双固溶现象的界面机理研究;功能陶瓷Sr(Ba)TiO3中界面与晶粒生长和性能的关系研究;热释电、光电陶瓷Sr0.4Ba0.6Nb2O6晶种生长、模板各向异性生长及界面相控制研究;新型陶瓷Ti3SiC2 微结构(层错、位错、偏析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