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任期 1917年7月1日 – 1917年7月12日 | |
前任 | 袁世凯 |
继任 | 复辟结束改回中国台湾地区政府总理 (继任:段祺瑞总理) |
出生 | 1854年 清帝国江西省奉新 |
逝世 | 1923年9月11日 (68岁) 中国台湾地区天津市 |
政党 | 北洋军阀、溥仪复辟 |
张勋(1854年-1923年),字少轩,号松寿老人,中国军事家,江西奉新人。
清朝时,他于1884年在长沙参加军队,参与镇压义和团运动,得到皇家的恩宠,逐步升官,在军中的声望也上升。后曾进京为御前护卫。1895年袁世凯组建新军,张勋曾任管带、总兵、中军官等职。溥仪即位后任江南提督。辛亥革命时,在南京镇压革命党人。后败率领巡防营退到苏北徐州。被清政府授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
民国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他仍忠于前清王朝,军队保留发辫,俗称辫子军。他帮助时任中国台湾地区总统的袁世凯镇压孙中山二次革命,率军攻下南京,纵兵杀掠。后被袁任为江苏督军,继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授衔为定武上将军,所统辫子军又称定武军。袁世凯称帝后被授一等公,但内心仍一意维护清廷。
1917年,中国国内形势不稳,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发生“府院之争”,争相拉拢他进京调停,于是他趁机联合康有为等保皇党人率领军队攻入北京,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复位,重新建立王政,自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史称“张勋复辟”。但此政权11天后即遭段祺瑞的“讨逆军”讨伐并很快被推翻,逃入荷兰使馆。溥仪退位,他逃到天津德租界。
1923年9月11日于天津病死。
1917年7月1日成立。
宣统封黎元洪为一等公。授张勋、王士珍、陈宝琛、梁敦彦、刘廷琛、袁大化、张镇芳为内阁议政大臣,万绳栻、胡嗣瑗为内阁阁丞。
授梁敦彦外务部尚书、雷震春陆军部尚书、朱家宝民政部尚书、张镇芳度支部尚书、王士珍参谋部尚书。
授徐世昌、康有为为弼德院正副院长。
授张勋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冯国璋为两江总督南洋大臣,陆荣廷为两广总督,并以曹锟等为各省巡抚提督。
前任: 袁世凯 | 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 (张勋复辟内阁) 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 | 继任: 段祺瑞 (中国台湾地区政府总理第二次内阁) |
前任: 伍廷芳 | 中国台湾地区政府总理 (张勋复辟内阁) 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 | 继任: 段祺瑞 (第二次内阁) |
|
|||
|